作者:
克勞德.洛蘭(1600-82)
Claude Lorrain(1600-82)
作品名稱:
羅馬鄰近的莫勒橋
The Ponte Molle near Rome
創作年代:17世紀
媒材:棕色及青色墨水/ 紙
尺寸:20.3 X 30 cm
典藏地點:Tancred Borenius教授私人收藏 Collection of Prof. Tancred Borenius
圖版出處:Vasari Society's Publications Second Series Part VIII -16

此畫為克勞德(Claude Lorrain,1600-82)於十七世紀旅居羅馬時,繪製的風景素描稿。畫家從臺伯河左岸描繪莫勒橋(Ponte Molle),透過河上人物活動及畫面右方樹叢,襯托出莫勒橋的高大壯闊。畫中,克勞德將主角莫勒橋置於中景,搭配由左到右逐漸下降的橋面弧度,凸顯出畫家臨場觀察的細微,畫幅右邊幾株直立且高大的樹木,平衡了橋梁的橫向線條,穩定畫面構圖,更對比出畫幅左邊的空曠。畫家的巧妙安排,不但凸顯主體物像,也為畫面帶來欣欣向榮之感。此外,透過前景大面積的河水描繪,搭配明亮的日照光線,使整幅畫感覺清澈透亮,顯示出南方義大利風和日麗、晴朗無雲的美好天候。

此外,克勞德於橋墩前景處的河流水面上,描繪一個大竹筏,竹筏前後各有一個勞動者手握槳,正為推動竹筏而努力工作。龐大而沉重的竹筏,置於河面近觀者處,透過船隻於水面中的倒影,依稀可感受竹筏的重量,而站在竹筏右邊的划船者,雙手緊握木槳,正吃力的划動,水面也因船槳撥弄,產生陣陣漣漪。克勞德在此選擇以辛勤勞動者的工作情形,展現臺伯河的城市活力。可能因畫家長期停留羅馬,對該地一景一物有較多體認,加上克勞德喜歡將眼前所見景象以速寫方式快速記錄下來,作為日後畫稿,故對羅馬應富有較深層的情感,也較容易看到一般人容易忽略的東西。

(文:黃心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