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文:涂景柏
西元1608年,低地國地區以荷蘭省份為首的北方,擺脫西班牙統治,成為獨立國家,又商業與海洋貿易發達,他們開展出荷蘭的黃金時期,並以阿姆斯特丹為首要城市。社會結構轉變,新興的資產階級地位提升,在藝術上,他們獨特的背景和需求,藝術創作產生特別專門化的情形;不但有傳統的歷史畫、肖像、還盛行了幾個新的繪畫主題,如:風俗、靜物、和風景繪畫等。而這樣的時代背景中,這次展覽中的藝術家林布蘭,也不例外地,跟其他的藝術家一樣,有自己主要專長的領域;他的創作以歷史畫為主,使用的媒材除了油畫,還有蝕刻板畫和素描。關於風景相關的主題,因為作品相對較少,藝術史的研究並不豐富。通常以油畫來說,林布蘭的風景並不是傳統式的寫實,比較像是為應運於繪畫的故事內容,當作搭配使用的場景,是想像式的景象。目前被認定的真跡作品,只有六幅到八幅,總共佔不到所有繪畫作品的百分之二。1雖然不是主要創作方向,但他對於風景仍有獨到的掌握能力,這些特別表現在超過兩百幅的素描和版畫作品中。本來後世代的我們應該沒有機會看到他的素描作品,因為素描原只是私人速寫或練習的隨筆,不是接受委託或公諸於世的展覽作品;約在1656–1658年,他的財務發生狀況,為了獲取經濟來源,變賣了工作室裡的作品,包括練習草稿。2就是這個原因素描作品進入藝術市場,1699年法國鑑賞家Roger de Piles收購這些作品時高興地讚賞 "wit and piquancy than the productions of the best painters 最好中的最好"。歷史事件保存和收藏了林布蘭的素描作品,也讓今日的我們得以擁有他油畫以外的創作。今日這次的展覽,介紹林布蘭的在地鄉村風景素描,不僅是少有也是非常珍貴的一個機會。
他把許多的風景作品表現在素描紙上,但為何不是選擇在傳統的油畫布上創作呢?主要可能有兩個原因,一是為符合當時更自然的繪畫風格,未來素描可當作版畫或繪畫的素材,其中風景的練習,使他作歷史、或肖像畫時,可以把人物置放於風景式的背景裡,最後畫面說故事的能力會更生動更自然。另外一個原因是現實問題,那個時代背景下的他知道,風景蝕刻版畫在市場上需求大,風景油畫賣的比較不好,素描輔助風景版畫的製作,最後帶來現金收入,可以為他改善經濟狀況。林布蘭的風景素描沒有固定的樣貌,就像當時荷蘭藝術家一樣,喜歡紀錄所看到、熟悉和生活的地方。而值得一提的是,他的畫面避免了理應是居住在大城市中最熟悉的人群、忙碌街道、或宏偉的城堡建築;這些景象卻不出現在林布蘭的風景中,如此題材上的選擇與生活事實的矛盾,似乎說明了藝術家一種耐人尋味的意境。
這次的展覽總共有六幅在地鄉村風景,包括了三個主題,分別是草房農舍、在地鄉村、和全景式荷蘭風光:
- 草房農舍(從左至右,圖1、圖2):顯示了他最喜歡的鄉村元素,自然寫實,精細地注意建築本身的所有細節。把草房農舍配置於鄉野環境中,素描裡的呈現好像是一種紀錄觀察。人物在林布蘭的風景中常常是簡單的幾筆畫、小小的體積在風景環境中,讓人看不清楚,相對應地,在林布蘭心中崇敬著造物者的偉大。
- 在地鄉村(圖3、圖4):注意光線和天氣的變化,那些動態無法捉模的現象,是風景裡的懷舊、孤寂、溫暖等的各種情緒。3他企圖呈現二維平面中對三度空間的配置,追求逐漸廣闊的視野範圍。先突破十六世紀北方風景的傳統,把畫面的視角降低到水平線上,解決遠景、中景、近景配置中不延續性的問題,畫面的遠和近平穩合理,就像一般人眼前看到的景象,在林布蘭之前,大概沒有藝術家可以把這技術上的難題處理的更好了。4
- 全景式荷蘭風光(圖5、圖6):圩田與沙丘無限延伸的景象,畫面中留下大片的空白沒有筆畫的痕跡,展現了平坦遼闊荷蘭地區特有的地形景致。簡化全景式風景,揀選近和遠中特定的某些圖樣,譬如河道轉折處、蘆葦叢、房舍建築等代表元素,距離中依序鋪陳,組合成空間自然退縮的儉約、全景式風景。
總地來說,林布蘭就如實踐了曼德爾(Karel van Mander,1548–1606)所推崇,一種鄉野間的探索,把大自然中的學習直接描繪出來(from life)5,精簡筆觸,追求寫意,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現代精神,林布蘭把藝術創作的巨石不斷地往前推動。他河水裡的倒影,用淡墨的短筆觸繪出,轉眼間傳達了水面上波光粼粼的自然現象;綠色植物粗、細、長或短線堆積起來,寫實的景物用這些抽象的線段變成更生機盎然、茂盛豐富的大自然;他瞭解到天空中的大氣、光線、水的流動不斷變化,在風景裡把點景的元素放置到恰當的位置之後,大片留白就是表現所有不斷流動的物件最好的呈現,這是獨有的技術,也是藝術史中新的理解和創造。
在欣賞林布蘭的風景素描時,我們進入他設計出的情境裡,不只看到了圖畫,還像是自動式地進入到大自然裡,一種穿越古今,跨越時空的臨場感。如果我們疑問到底是偉大的藝術去摹仿自然,還是大自然的偉大好像藝術一樣?在林布蘭的藝術裡好像可以找到解答,這些素描裡的風景,多麼自然,畫面裡一動也不動,卻好像可以感受到微風吹過,是天才的手筆才能幻化出來的大自然,這使我們驚歎藝術的偉大;另一方面,林布蘭的自然風景,盡是尋常、在一般的生活中不會記得或駐足的地方,他靈巧的畫筆帶出那些本來平凡的風景,因此我們理解到,原來大自然就好像藝術一樣。
- Cynthia Schneider, Rembrandt's Landscapes, New Haven & London 1990, p. 1.
- Michiel C. Plomp, Rembrandt and His Circle: Drawings and Prints, in: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Bulletin, New Series, Vol. 64, No. 1, Rembrandt and His Circle: Drawings and Prints (Summer, 2006), p. 3.
- 如註1. Schneider, New Haven & London 1990, pp. 95–97.
- Kenneth Clark, Landscape into art, London 1949, pp. 60–61.
- Carla Brenner, Jennifer Riddell and Barbara Moore, The Painting in the Dutch Golden Age, Washington D.C. 2007, pp. 74–75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