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位置 : 首頁>本校通過之計畫

本校通過之計畫97年度

  • 歐美研究II:法國漢學研究
  • 社會工作實務方法、服務方案與政策之研究與評估
  • 族裔與移民文學
  • 多語文化與語言政策
  • 東亞漢學研究II:日本漢文學傳統之研究
  • 教育評量與評鑑
學門名稱 : 中國文學
規劃主題 : 歐美研究II:法國漢學研究
執行機構 :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漢學研究所
主持人 : 賴貴三(國文系教授兼漢學所所長)
共同主持人 : 陳昭珍(總館館長)、賴守正(歐文所所長)
聯絡資料 : E-mail:t21027@ntnu.edu.tw,laikueisan@yahoo.com.tw
執行期限 : 98/12/01-101/11/30(三年期)
計畫簡介 : 相較於英語系國家,法國的漢學研究可以溯源到明末耶穌會教士來華時期。明末清初的耶穌會教士當日的檔案以及相關介紹,至今仍有參考價值。二十世紀初期,法國的漢學研究極一時之盛,沙畹、馬伯樂、格魯塞等人皆著稱於世。其後繼任者馨香不斷,至今法國在道教研究、中國思想史諸方面仍有相當的影響力。法國漢學研究不管於質於量,皆值得注意。


本計畫主要在尋繹與收集十八至本世紀的法國漢學研究文獻,法國漢學研究可以溯源到明末耶穌會教士來華時期。1795年設立國立東方語言學院,在十九世紀中葉也開始了漢語教學課程。1814年12月11日,法蘭西學院開設漢學講座,首次使歐洲的漢學研究成為高等教育的教學內容之一,在歐洲漢學界中有極具重要的意義。此應歸功於Silvestre de Sacy(1758-1838),並協助完成耶穌會士關於漢學方面論著的集成《中國雜纂》最後一卷的編纂工作。東方語言學院的漢語講座與法蘭西學院的漢學講座的不同點,在於前者具有濃厚的實用色彩,而後者較為偏重學術研究。本計畫擬以法籍傳教士Joseph de Prémare(中文名馬若瑟)在1728年寫成的一部手稿:Notitiae Linguae Sinicae(中國語言志略)為起始,並自1815年漢學講座的第一位主持者Abel-Rémusat(1788-1832,或稱雷慕沙)著成《漢文啟蒙》作為開展的基礎。其後,以Stanislas Julien(1797-1873,或稱儒蓮)、Hervery de Saint-Denis(1823-1892,或稱德理文)為薪傳的對象。十九世紀的最後一任漢學教授為Edouard Chavannes(1865-1918,或稱沙畹),直至二十世紀初期,法國的漢學研究極一時之盛,著稱於世。其後繼任者馨香不斷,深刻影響著二十世紀以來的國際漢學界。法國漢學研究,主要集中在漢語語言學、古典文學、敦煌學與俗文學、道教研究、以及中國哲學思想等學術領域,在國際漢學界具有深厚的價值與影響力。
圖書清單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