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 to top

師大七十特展。總圖書館

展出地點:總圖書館1樓 1F, Main Library

肆、 邁向百年樹人:大樹茁壯的痕跡

一、 大樹的茁壯過程

教育學院

民國44年改制為大學,將科系分為教育、文、理三大學院。教育學院下設教育學系、工業教育學系、家政學系、體育衛生教育學系、華僑師資專修科、國民教育專修科等科系,57年設教育心理學系和公民訓育學系,74年增設資訊教育學系,79年秋成立特殊教育學系,85年再增設圖文傳播技術學系。

舊教育學院大樓(已拆除)

舊文學院大樓(已拆除)

舊文學院大樓(已拆除)

文學院

民國44年改制為大學,將創校即設立的國文、英語、史地、音樂、藝術學系改隸文學院,並自46年起始增設研究所,50年培育出本國第一位文學博士,陸續培育出不少國內外的頂尖人才。因應教育需求,51年史地系分為歷史、地理二系,85年增設翻譯研究所,92年設立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,並於98年增設學士班,整併博士班、碩士班、碩士在職專班及學士班為臺灣語文學系。93年增設臺灣史研究所,為臺灣各大學中僅有的兩所臺灣史研究所之一。

理學院

民國44年改制為大學,將創校即設立的理化、數學系改隸理學院, 51年理化學系為配合中等師資之需要,分設為物理學系、化學系,65年為培育地球科學師資,物理系附設地球科學組。 民國60年以降,理學院陸續獲得世界銀行貸款的補助,得以汰換老舊設備,添購最新的科學儀器與興建理學院大樓等,提供更優良的教學研究環境。有了豐碩的資源提高科學研究之水準,並強化中等學校師資之培養,陸續增設研究所,培育研究人才。64年本校的公館校區各項工程完工,理學院遷移至公館校區,學生有了充裕學習空間。其後,依國家政策與社會發展之需,再增設系所與調整科系名稱,成為教學與研究兼具的院系。

舊理學院大樓(已拆除)

舊圖書館分館

理學院大樓

藝術學院

民國71年將原隸屬文學院的美術學系、音樂學系,與同年成立的工藝教育學系(今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)合為藝術學院,強化培養藝術人才及中等以上學校音樂、美術、工藝教育等師資,並儲備地區文化中心、美術館、音樂廳、博物館等社教機構之專業人才,以提高國民藝術鑑賞水準和審美觀念,以及增進文化育樂機構之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。

美術大樓

音樂學院揭牌儀式

音樂學院

民國96年配合國家文化建設與培育藝術教育師資成立音樂學院,強化培育音樂及表演方面之創作展演專業人才,以追求卓越、結合傳統及創新思維,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。104年增設全臺第一個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,補足流行音樂產業缺乏之專業訓練課程,讓音樂的教學更加全面。

運動與休閒學院

民國90年正式結合原屬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(所)、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,與增設的運動競技學系成為運動與休閒學院,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。為提升本院競爭力,101學年度將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「運動競技學系」,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「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」。

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成立茶會

民國103年科技與工程學院揭牌

民國103年科技與工程學院揭牌

科技與工程學院

科技與工程學院成立於民國87年,其中,工業教育學系早在民國42年設立,設立之初由美國「國際合作總署」資助,隸屬教育學院,初期以培育中學工藝及工業職業教育之師資為目的。至民國87年結合工業教育學系、工業科技教育學系(今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)、圖文傳播學系,設立科技學院(今科技與工程學院)。為涵蓋教育、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,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。近年來再因應轉型定位與社會所需,增設機電科技學系、電機工程學系,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,以堅強的學術陣容和精湛的科技研發實力,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。

管理學院

民國97年設立管理學院,培育基礎管理人才,結合產學合作學習,以強化學生的實務學習能力,下設企業管理學系、全球經營與策略研究所、管理研究所、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(EMBA)。

企業實習聯合簽約合照

與美國密西根大學-弗林特校區管理學院進行交換生及雙聯學制說明會,並與本院師生進行課程研討及前往五家知名企業進行實地參訪

國際合作簽約合照

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

民國98年設立社會科學院,以政治、傳播、社會三個領域為核心,強調人文關懷。本校經過綜合的考量,於民國103年決定整合既有的資源,以發揮更大效益,進而將國際與僑教學院和社會科學學院合併成為國際與社會科學院,下設三個學系、五個獨立研究所、六個院級中心。

參考資料
  • 洪致文主編。《看見師大校園》(臺北市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,2016。)
  • 林政儒著,黃靖斐、黃于庭、洪承理編訂。《另一種凝視─師大七十》(臺北市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,2016。)